在线品鉴第一百期—康有为任命冯紫珊、陈霞手令
康有为任命冯紫珊、陈霞手令,质地:纸,年代:宣统元年(1909),尺寸:纵21厘米,横32厘米。
释文:冯紫珊派充省港宪政会总理,陈霞派充省港宪政会副总理,即兼充公学正副总理,余董事议员即由公推可也。宣统元年八月,更生。印章:南海康有为印(朱文)
立宪倡自吾党,今宪政日见举行,而吾党不急推广,是自弃其前功也。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悉因三数人变动,而散十年之劳乎?望亟公举人,望竭力维持。更生。印章:南海康有为印(朱文)
保皇会与港澳的关系而言,桑兵论及此事的叙述较为详细[1]。但随着国民宪政会[2]的成立,保皇会退出政治舞台,其与港澳的关系,成为有待后人钩沉的历史。本文以馆藏康有为信札为基础,对此作初步拓展论述。
1907-1908年,康有为委任叶恩为省港宪政会总理,邝寿民、邝寿文为协理,但叶恩委其心腹叶碧泉代办,实总全权[3]。叶恩在省港宪政会中占据支配地位,直接控制香港华益公司。馆藏一封1908年底《康有为致商报》电函:康有为明确指示香港《商报》宣传袁世凯毒杀光绪的舆论,但《商报》未做响应,康有为因此严厉斥责报业负责人[4]。康有为抱怨说:“如今袁毒弑,吾令《时》(《时报》)、《商》(《商报》)各报攻之,尚不肯”[5]。可见,省港宪政会内部组织混乱与政见分歧。
1909年初,康有为与叶恩等人发生严重的财务与人事纠纷,“实吾会十年来未有之奇变”[6],其对宪政会海外实业产生毁灭性打击,导致商务败坏、内部内讧,康有为保皇事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[7]。此亦直接导致省港宪政会内部改组之需。宣统元年(1909)四月,《陈文惠致康有为书》曰:“今日者,在港艰难……叶恩初时明目张胆推倒宪会,停华益,封《商报》、《国事报》,使党人无所依归”[8]。1909年8月,出于整顿省港宪政会之目的,康有为任命冯紫珊、陈霞为省港宪政会正副总理,此当可补史籍之阙。1910年正月,新春贺禧,康有为致信省港宪政会曰:“紫珊(冯紫珊)、少霞(陈霞)兄,宪庵(伍宪子)、俊卿(冯俊卿[9])弟:献岁开春,伏为万福……[10],此四人应是省港宪政会实权人物。
冯紫珊,名镜泉,侨商,1900年后任康、梁保皇会横滨分会会长兼《新民丛报》经理。1909年8月,康有为委任其为省港宪政会总理,其实“港澳皆公举忠义殷实巨商为大总理”[11]之传统。1910年春,冯紫珊接办《商报》,至辛亥年因革命事变而停办。省港宪政会历经数次事件之后,实际权力和地位大为消减,因经营不善,辛亥革命后几近没落。《冯紫珊公开信》(1913年)言:“今为风潮所累,以致倒闭出投……弟为一党起见送去私产数千,弟本无怨心,弟十余年为党事所去巨矣……但局外人不原谅,反诸多诬蔑,弟真不值矣”[12]。
注释:
[1]桑兵著:《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》,第486-580页,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。
[2]1907年元旦,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组为“国民宪政会”。
[3]《驳叶惠伯商务公司征信录》,载上海文管会编:《康有为与保皇会》,第326-332页,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。
[4]南海博物馆编:《康有为手迹》,第262-263页,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。
[5]蒋贵麟编:《万木草堂遗稿外编》,第609页,成文出版社1978年。
[6]《澳洲雪梨帝国宪政会伍萼楼等致康有为书》(1909年10月后),上海市文管会编:《康有为与保皇会》,第448页。
[7]张荣华:《振华公司内讧与康、梁分歧》,《复旦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1997年第1期。
[8]《陈文惠致康有为书》(1909年4月21日),上海文管会编:《康有为与保皇会》,第416页。
[9]冯俊卿,保皇会创始人之一,见《康有为遗稿·万木草堂诗集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。
[10]《康有为春祺贺信》,南海博物馆编:《康有为手迹》,第131页。
[11]桑兵著:《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》,第493页。
[12]《冯紫珊公开信》(1913年2月),载上海文管会编:《康有为与保皇会》,第475-477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