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

在线品鉴第五十九期—王铎临帖轴


王铎临帖轴,质地:绢本,尺寸:纵117厘米,横47厘米。
释文:想久达 不得君问 以复经月 悬情岂可 更寒不适 颇有时气 君顷各 旨问 仆大都小佳 为复可可 辛卯五月 王铎


作者简介:王铎(1592-1652),字觉斯,号嵩樵、崧渔、烟潭渔叟等,河南孟津人。明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翰林编修、经筵讲官等职,崇祯十七年(1644) 授礼部尚书,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朝任东阁大学士。清顺治三年(1646)仕清,官至礼部尚书。博学好古,工诗文、书画。山水宗荆浩、关仝,所作丘壑伟俊,皴擦不多,以晕染作气敷以淡色,书法诸体悉备,真、行、草书得力于钟繇、二王、颜真卿、米芾,楷书庄重俊逸,行草独标气骨,笔力苍雄刚健,结体险中求正,长于布局,疏密相间,错落有致。有《拟山园帖》《琅华馆帖》等传世。

作品赏析:晚明艺坛,可谓群星闪耀,蔚为大观,而王铎诗文书画,全能兼善,尤以书法卓著。清吴修《昭代尺牍小传》曰: “铎书宗魏晋,名重当代,与董文敏(董其昌)并称”[1]由志超编:《中国书法家全集:王铎》,第182页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。清梁献《评书帖》曰: “明季书学竟尚柔媚,王(王铎) 、张( 张瑞图) 力矫积习,独标气骨,虽未入神,自是不朽”[2]由志超编:《中国书法家全集:王铎》,第182页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。王铎书法笔力雄健,长于行草书,取法高古,得力于钟繇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、米芾等诸家。其曾自述其书曰:“余书独宗羲、献,即唐、宋诸家皆发源羲、献,人不自察耳”[3]王铎《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跋尾》。王铎衷于临帖并曰:“书不师古,便落野俗一路,如作诗文,有法而后合”[4]王铎跋《琅华馆帖册》。

  董其昌、王铎和八大山人等为代表的同一时期书坛“临”的观念变化:书家在创作中竭力挣脱传统的束缚,以笔写心,展现自我,对帖的临摹淡化古人,风气为之一变,临摹不再仅是学习和继承传统的途径,还成为创作时的文字内容来源[5]白谦慎:《从八大山人临“兰亭序”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》,《中国书法》1999年第11期。关于王铎临帖中的漏字脱字现象,清代鉴藏家已有注意,陶梁《国朝王觉斯杂临淳化帖》云:“以《淳化帖》考之,多有脱字”。在王铎中晚期的临书中,其通过对传统经典进行自由地肢解和拼凑,出人意料的花样不断地翻新。王铎临帖不再是简单地模仿,更像创作,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情态去临写古人,重神重意,使之成为一种创作形式。

  王铎的临帖作品,以立轴居多,多用于应酬[6]薛龙春:《王铎应酬作品的统计研究》,《艺术学研究》 2008年第2期。可以想见,作为家庭装饰,立轴会被悬挂在厅堂之中,主人以此向友人展示其品味与社交人脉。若对王铎的临帖作更细致的分类、统计与观察,会发现王铎临帖中避写“疾、痛、死、悲”等的忌讳字,因避写这些字,王铎往往连同整个词、整个句子都阙而不临[7]薛龙春:《书作中的忌讳》,载自《元明书法丛谈》,第271页,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版。

  此轴为王铎晚年作品,临写王献之草书《近与铁石贴》,贴之全文为:“近与铁石共书,令致之,想久达。不得君问,以复经月,悬情岂可言。顷更寒不适,颇有时气,君顷各可耳。迟旨问,仆大都小佳。然疾根聚在右脾,脚重痛不得转动。右脚又肿,疾侯极是不佳。幸食眠意事,为复可可。冀非藏病耳”(图一)。王铎师其意而略其文,纵横激荡之势尤为突出,大胆取舍,从大处着眼,不拘小节,加强了气势与骨力的表现,点画的细微变化则有所弱化。王铎的立轴与高卷作品中,其有意识地在单字之间增加连绵,以获得连贯、生动的气脉,取得视觉上的连贯效果[8]薛龙春:《王铎临帖研究》,《美苑》2011年第4期。此书轴由于部分字迹残缺,缺落的部分根据字帖揣测。字迹残缺会影响整体观感,现附王铎辛卯年(1651)临王羲之帖作(图二),便于欣赏与比对。


图一 王献之《近与铁石贴》[9]


图二  王铎临帖轴[10]

注释:

[1]由志超编:《中国书法家全集:王铎》,第182页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。
[2]由志超编:《中国书法家全集:王铎》,第182页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。 
[3]王铎《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跋尾》。
[4]王铎跋《琅华馆帖册》。
[5]白谦慎:《从八大山人临“兰亭序”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》,《中国书法》1999年第11期。
[6]薛龙春:《王铎应酬作品的统计研究》,《艺术学研究》 2008年第2期。
[7]薛龙春:《书作中的忌讳》,载自《元明书法丛谈》,第271页,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版。
[8]薛龙春:《王铎临帖研究》,《美苑》2011年第4期。
[9]启功等编:《中国法贴全集》,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。
[10]薛龙春著:《王铎年谱长编》第四册,图149,第377页,中华书局2020年版。(款识:辛卯春,王铎为幼夷词丈。铃:王铎之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