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

在线品鉴第50期 | 何翀笔下的“抄”能力——仿新罗山人花鸟

南海博物馆藏何翀·仿新罗山人花鸟图轴


故宫博物院藏何翀·华嵒秋树八哥图轴


  绢本设色
  清道光己酉年(1849)
  纵99厘米、横41.3厘米

  款识:仿新罗山人用笔于红棉书屋之南窗。己酉清和月,丹山何翀
  印章:①白文方印“何翀之印” ②朱文方印“丹山”


  何翀(1807-1883),字丹山,号烟桥老人,又号七十二峰山人,南海九江烟桥人。家贫,性聪敏,经师指教,辄有妙悟。所写柳燕,自饶活趣,更工于竹树鹩哥。尝在广州河南蒙圣里开设“竹清石寿之斋”画室,求画者踏穿门限。尝论画不难于描绘,而难于命意,结构布局次之,点缀又次之。其作画重视观察自然,取材现实,曾在西樵山中设“碧云画楼”,摹景写生,开岭南画人点染南国风光的先导。

  华嵒(音yán)(1682—1756年),字秋岳,号新罗山人,又号布衣生等。福建临汀人。早年家贫,出身于民间画工,后流寓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平生“不慕荣利”,以技为隐,擅画花鸟、人物、山水。花鸟画脱胎于清恽寿平。山水主要取法元人,旁参唐寅。人物师法陈洪绶、马和之,别具风格。由于他来自民间,又具有“诗、书、画三绝”的文人素质,作品形成“文质相兼”的艺术趣味,明朗、清新、俊逸的笔调表现了他“离垢”的审美理想。

  何翀少时做纱灯画匠受巨绅赏识,受雇专理其私人所藏书画,至此是他从画匠到画家的艺术之路的重要转折。民国十三年《南海烟桥何氏家谱》卷九,杂录中记载:“云丹山公画每多仿其(华喦)笔意,而尤以人物为肖,新县志本传谓其所学花卉翎毛取法恽正叔,山水人物取法新罗山人者是也。”常自题“仿新罗山人”,何翀学其意,所绘鸟雀鲜活灵动,构图布置从华喦作品亦有所得益。

  古代画家模仿前贤作品,并非完全照搬原作。他们大多取法其中笔法、意境等,融合自身的理解和审美进行创作,因此我们常见有“仿某某笔法”、“拟某某画意”的款识,如何翀在《仿新罗山人花鸟图轴》左上角题识“仿新罗山人用笔于红棉书屋之南窗”。《仿新罗山人花鸟图轴》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华嵒《秋树八哥图轴》相较,构图上二者均以枝干平衡画面,巧妙分割,何作画幅偏长,上方绘制藤蔓绕枝丰富画面,增加画面层次感,画面中央八哥的位置、姿态呈三角使得观者视觉舒适,八哥疏密得宜的布局贴合悠然野趣。华作对角线构图,八哥或栖于红枫枝头、或盘旋而下、或于水中鸣浴,传神塑造各种体态的同时,利用八哥身形、视线引导,精巧构思使得观者目光聚集,画家的想象力凝于笔墨间,增加画作的故事性。在笔法上,勾染兼施,翎毛简洁细腻,何翀仿华喦用笔更多是在背景树木,何作枝干线条更富于变化,花瓣轻飘自然。二者画面均形成寓静于动,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,却各有妙思,华作以戏水八哥之动打破潺潺流水之静,何作将山涧奔流和八哥静栖溪石相衬,二者各有千秋,相得益彰。

  参考文献:
  [1]郭燕冰. 岭南画库:何翀[M].广州:岭南美术出版社.2013.07
  [2]林亚杰、朱万章主编.广东绘画研究文集[M].广州:岭南美术出版社.2010.06
  [3]南海博物馆(编).南海博物馆藏画选[M].广州:岭南美术出版社.2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