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

在线品鉴第四十五期—虎年说虎:张翀猛虎图轴


张翀猛虎图轴,绢本设色,尺寸:纵224厘米,横100厘米。

款识:张翀。
印章:①白文方印“张翀之印”
   ②朱文方印“坐磐石煮清泉”

作者简介:张翀,生活于清初,生卒年不详,字南溟,号南溟,浙江丽水人。

作品赏析:中国绘画史上,与虎相关的绘画题材,在唐宋元时期多见于以“伏虎罗汉”为主题的人物画,虎是作为佛教传说的配角而存在,虎画中的禅宗意象极为明显[[[]朱万章:《虎画的禅宗意象及其他》,《文物天地》2022年第2期。]]。虎作为主角出现在画中要到明清时期,明沈周、朱瑞和清方士庶、罗聘等人的画中,就有特例独行的虎迹。民国以降,擅画虎者的绘事群体骤增,其中受西画的影响颇多[[[]朱万章:《近世画苑虎迹漫谈》,《群言》2022年第1期。]]。
  张翀《猛虎图轴》描绘的是下山虎,表现的是虎的动态,回归到“虎”的生物属性;绘一虎从山上飞奔而下,山坡两旁有苍松、野草、山石点缀其间;虎怒目圆瞪,张口露牙,四爪蹲地,虎尾在空中扫荡。以今人之眼光看,张翀绘虎未能表现出百兽之王的凶猛风姿。其实,虎为猛兽,古代画家真正为其写生的机会不多,故在唐宋以来的虎画中,大多重于神而弱于形,这和其他如画马、画犬、画牛和画羊等常见的走兽类画有所不同,是近世以前虎画之特色[[[]朱万章:《虎画的禅宗意象及其他》,《文物天地》2022年第2期。]]。另一方面,可能与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写意传统盛行相关。近代,由于引进西方透视、色彩和博物之学,在渲染形体和神态方面有别于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,且豢养老虎成为了可能,画家可以对虎进行写生,有效地避免了“画虎不成反类犬”之积习。
  清初的张翀在美术史上名不见经传,但此类作品的鉴藏,可为研究清代的虎画史提供佐证。一部完整的美术史,需要有各个美术阶层共同组建的多角度、全方位的历史,此类作品当可丰富和完善绘画史[[[]朱万章:《西樵读画记》,载自《南海博物馆藏画选》,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。]]。

参考文献:

[]朱万章:《虎画的禅宗意象及其他》,《文物天地》2022年第2期。
[]朱万章:《近世画苑虎迹漫谈》,《群言》2022年第1期。
[]朱万章:《虎画的禅宗意象及其他》,《文物天地》2022年第2期。
[]朱万章:《西樵读画记》,载自《南海博物馆藏画选》,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