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扩展

知识扩展

在线品鉴第二十八期—汉陶提筒


汉陶提筒,质地:陶,尺寸:口径18.5厘米,通高22.5厘米。
子母口,缺盖,口沿残缺且修补,筒直腹,腹部有对称的两个小环耳,饰有几道弦纹,平底。南海平洲林岳出土。

  提筒,在中国因其器形如筒,形状像担水用的木桶,又有对称贯耳以供系绳故名提筒(亦写作提桶);越南学者因其器形如日常盛水用器缸,故名为缸。陶提筒是铜提筒的仿制,是岭南秦汉时期越文化中典型的越式器。陶提筒在南越国时期开始流行,盛行于西汉中期到东汉前期,东汉后期之后逐渐消亡。在地域上,其分布始终以广州、合浦等秦汉郡治为中心。

  岭南汉墓出土的陶提筒多出自前室、后室、耳室或边箱,陈放于后室的陶提筒大多与陶瓮、罐、瓿和壶等储物器、酒器共出。陶提筒的具体功用,器物内盖的墨书提供了一些线索。广州汉墓出土的陶提筒(4013:戊3)内有高粱近半筒,器盖内有墨书“藏酒十石令兴寿至三百岁”,“藏酒十石”是此器用途的自证,字面解释应为盛酒器。高梁既可供食用,亦是酿酒原料,藏高梁于筒内,似乎与酿酒用具有关。此外,广西合浦九只岭出土的陶提筒(M6a:35),盖面隶书“清米万石”和广西合浦丰门岭10号墓出土的陶提筒(M10:44),盖上有铭文“口米千石”字样显示亦可盛放大米,因此,陶提筒亦被用作盛储器。

参考文献:

[]黄展岳:《铜提筒考略》,《考古》1989年第10期。
[]覃小燕:《岭南汉墓出土陶提筒的初步研究》[D],广西师范大学,2013年。
[]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:《广州汉墓》,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。
[]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:《广西合浦县九只岭东汉墓》,《考古》2003年第10期。
[]张居英:《广西合浦县丰门岭10号汉墓发掘简报》 ,《考古》1995年第3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