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扩展

知识扩展

【在线品鉴】牛年品“牛”,齐齐到南博赏牛

 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,牛则是传统农耕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。牛善耕耘、能拉车、可骑用、素有任劳任怨的美誉,千百年来深得人们喜爱,歌之咏之,历久不衰。如王安石的《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》:“朝耕草茫茫,暮耕水潏潏。朝耕及露下,暮耕连日出。自无一毛利,主有千箱实。睆彼天上星,空名岂余匹。”一“无”一“有”,用对比手法将牛勤劳、忠厚、奉献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
牛司令图(石景宜博士博物馆藏)


  除耕田拉车外,牛还有一项重要的副职,就是担任镇水神兽,司职镇水,伏波安澜。
  珠江三角洲地处水网交织地带,水患灾害频繁而严重,为祈求消除洪灾,古人不仅大量兴修水利工程,还就近兴建庙宇、安置神物,以镇水求安。各地因其风俗信仰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镇水神物,但以牛最为常见。
  南海先民就曾修筑桑园围并置镇水铁牛以抵御洪水。据《桑园围总志》记载:“嘉庆廿二年丁丑五月十九日,西潦暴涨,九江大洛口外基、河清外基皆决。海舟堡三丫基,因前伐稿木树根霉废,以致渗漏坍卸……经各堡传锣抢救不及,冲决六十二丈,水刷都为巨浸……祭基,择十月初九日请,官主祭,祭品用猪羊,祭后下铁牛二只。”清嘉靖二十二年,西江大水,九江、河清等地堤围崩塌,涌积水成湖,塘积水成潭,修复堤围过后,乡民沉下铁牛两只以镇水。现藏于南海区博物馆的镇水铸铁牛,发现于西樵镇海舟村铁牛坛,极有可能就是《桑园围总志》中记载的“祭后下铁牛二只”中的一只。

清代镇水铸铁牛(南海区博物馆藏)


  古人之所以选择牛做镇水神兽,可能与古人对牛的崇拜有关。神话传说中,大禹治水时,每治好一处,就铸铜牛投入水中,以镇水患。在传统农耕时代,牛体积重、力气大,能载物,《周易》中更以牛象征负载万物的大地(坤卦),因为“坤像地任重而顺,故为牛也”;在十二地支中,牛与丑对应,而丑的五行属性为土,土能克水,所以常用牛镇水。
  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、习俗观念等方面,更体现在艺术领域。我国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,远古的岩画中即可见其身影,商周青铜礼器中也有不少以牛为装饰图案,牛更是古今书画、雕刻和陶瓷作品中的常客。艺术家或以牛为主要题材,歌颂其品格,或借牛表现恬静怡然的农耕生活。
  现代石湾陶作品中也有不少以牛为题材,借牛勤恳坚韧、顽强拼搏、福财兼备等寓意,赋予作品吉祥美好的祝愿。其中,不少作品运用石湾陶艺胎毛技法,细腻地刻画出牛身上独特的毛发脉络,毛发纤细,根根分明,使牛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。


  石湾陶牛作品除借牛的形象表现吉祥寓意,也会加入多种元素丰富作品内涵。如加入浪花元素以表现勇于进取、奋勇向前之意,或加入稻米元素表现五谷丰登、仓禀实衣食足的富足景象,或加入金钱元素表现财源滚滚、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。


新春期间,《牛年秀芬芳——石湾陶塑珍品展》在南海区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。展览以系列牛年陶艺生肖作品为主要内容。图为展览部分作品。


  南海博物馆中这么多的“牛”元素,爱发现、善探索的你们,是否会在展厅中还有更多的发现呢?欢迎移步南海博物馆,我们共品祥年之“牛”,共享观展之乐!


  文案:麦淑婷   排版:张雄锋    初审:李薇
  审定:曾智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