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扩展

知识扩展

在线品鉴第20期——馆藏知多少 | “淡墨探花”王文治行书——与刘墉齐名 笔法天然秀逸

清中期王文治临苏东坡行书
质地:纸

尺寸:纵110.5cm,横212cm



释文:
  仆在钱塘,一日,谒陈述古,壁上小书一绝,君谟真迹也。绰约新娇生眼底,侵寻旧事上眉尖。问君别后愁多少?得似春潮夜夜添。后有人和二诗,亦佳,不知谁作也。临东坡先生真迹。梦楼王文治。


印章:
白文篆书方印“文治私印”
朱文篆书方印“文章太守”



  原文为苏轼《嵩阳帖》(又称《天际乌云帖》)的部分内容。《天际乌云帖》为翁方纲藏本,书帖真迹现存于中国故宫博物院。在《中国书法家全集·苏轼》一书,此帖成书时间推断为宋神宗熙宁十年,当时苏轼四十二岁。应该说,这是苏轼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之一。在这一时期,苏轼先后学习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,并广泛吸收晋书萧散的神韵和唐书严谨的笔法。


  王文治(1730—1802年),字禹卿,号梦楼,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探花,官翰林侍读,出为云南知府。高宗南巡,至钱塘僧寺,见文治书碑,大赏爱之。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,招使出不应也。善画,工书,与翁方纲、刘墉、梁同书齐名,合称“清四家”。著有《梦楼诗集》、《快雨堂题跋》。卒年73岁。
  临摹古帖是每一位书家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,在帖的选择上,王文治尤其对宋帖喜爱倍加,他在跋《自临宋四家书》中称:“…年逾四十始知宋人深得晋唐神韵。学晋唐者当于宋人真迹问津,然不能实证也。”在“宋四家”中,王文治较为推崇的是苏轼和米芾的书法,他在称赞苏东坡时说:“宋四家书之学晋唐,皆不从蹊径而入,坡公尤胜。”

  王文治所传世行书真迹较多,从他的取法对象可知,书法最初是学二王,又受笪重光、董其昌的影响,故他的书法中既有苏、米书的笔意,又有董书的神韵。王文治的行书多用长锋毛笔书写,用笔遒劲有力,流畅洒脱,行笔中提按灵活,生动婉转,变化有致。用墨的浓淡结合,墨色枯湿相间,故而虚实对比强烈。结体上多以纵逸取势,左低右高,字距、行距之间距离较大,整体上营造出一种较为疏空、萧散的效果。


参考文献:
[1]陆明德.苏轼《天际乌云帖》解读[C].第23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
[2]杨忠霞.王文治书法研究[D].山东:曲阜师范大学,2015